在英语中,monkey意为猴子,由它延伸出的monkeying一词,则有“瞎胡闹”之意,这充分表明了人们对于猴子的印象。然而,好动只是猴子的一个特征,对于人类来说,这些活泼的灵长类可以为探索宇宙做出不小的贡献,由于它们与人类生理结构的相似性,在太空探索的早期,用猴子代替人类进行太空飞行试验最合适不过了,那么上过太空的32只猴子们后来怎么样了?
通常来说,所谓“太空”,是指海拔100千米处的卡门线以上的部分,卡门线作为一条人为划定的分界线,将大气层和太空区分开来。以此为标准,最早进入太空的猴子叫做阿尔伯特二号,既然是“二号”,自然会有“一号”,但是很遗憾,阿尔伯特一号没有扛下艰巨的任务,它于1948年搭乘着美国发射的V-2火箭升到了62千米的高空,随后便开始降落,降落过程中阿尔伯特一号的座舱坠毁,后来的调查显示,由于座舱设计存在缺陷,阿尔伯特一号早在上天之前就已经没有了呼吸。
阿尔伯特一号
上太空的重任落在了阿尔伯特二号的肩上,1949年6月14日,阿尔伯特二号乘坐改造后的V-2火箭到达了134千米的高度,成功进入太空,但是阿尔伯特二号在返回时,降落伞出现故障,阿尔伯特二号因座舱坠毁而亡。后来还有阿尔伯特三、四、五、六号,其中三、四、五号的命运与阿尔伯特二号相同,都在返回时死去了,只有阿尔伯特六号返回了地面,但是很遗憾,还没等人们找到座舱,它就在落地两个小时后因为热衰竭而身亡了。
从种类上看,6只阿尔伯特都是猕猴,也是美国送上太空的18只猴子中的成员。在32只上过太空的猴子中,还有12只由前苏联发送,另外2只由法国发送。这些猴子中的大部分都与阿尔伯特二号一样是猕猴,还有6只松鼠猴,2只长尾猕猴(食蟹猴)以及1只豚尾猴。
猕猴虽然上太空比较早,但第一只真正上过太空并在安全返回地球后活下来的猴子,却是一只名叫贝克的雌性松鼠猴。松鼠猴的体型很小,一度被当作宠物猴饲养,贝克也不例外。直到它被选中,成为进入太空的候选猴。并非任何一只猴子都适合乘坐火箭上太空,因此贝克和其他24只松鼠猴一起开始了专项训练,贝克是最为优秀的一个,1959年5月28日,贝克和伙伴亚伯一起乘坐AM18“木星”火箭发射升空,在整个太空飞行中,贝克和亚伯所承受的重力一度达到32G,但它们都没有太大反应,并成功返回了地球。
贝克
在后续新的检查中,亚伯显得非常烦躁并于四天后死亡,与之完全相反,贝克始终保持着平静的状态。后来,它过着和普通松鼠猴一样的生活,孕育后代,直到27岁时自然死亡,要知道,松鼠猴的平均年龄是10到12岁,所以贝克无疑算得上是高龄了,贝克死后被安葬在了美国太空与火箭中心。
抢救亚伯
贝克无疑是只幸运的太空猴子,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活着归来的太空猴。那些上太空的猴子,有的死于返回时的降落伞故障,有的死于座舱爆炸,有的在狭小的座舱内窒息而亡,还有几只因失踪、应激反应过度而死亡,或者着陆后不明原因的暴毙,整体来说,太空猴的存活率并不高。
比如1961年,松鼠猴歌利亚因火箭爆炸而亡,同年另一只猕猴返回地球后失踪。1969年6月29日,唯一一只上过太空的豚尾猴邦尼升空,它是一只12斤重的雄性,原计划邦尼会绕地球轨道飞行30天,但是飞行仅9天后,它的身体就出现严重异常使得任务被迫中止,邦尼也于返回地球一天后因脱水而死亡了。
美国人送猴子上太空的实验开始较早,大多都以送上太空并全程监测猴子们的生理指标为目标,从而通过不断调整实现人类的太空飞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太空猴实验也逐渐开始,而他们更愿意探索升空的猴子能在太空中待多长的时间,以及此过程中,猴子骨骼、肌肉、血液等出现的变化,探索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比如1989年9月15日,两只猕猴“扎科尼娅”和“扎比娅卡”在太空中待了13天零17个小时,它们也成为在太空中飞行时间最久的太空猴。
事实上,上过太空的4种猴子,不光为人类太空探索贡献过一己之力,如今的它们依然是各种心理学、医学实验的常客。据统计全世界死于实验的猴子数量已经有几百万只,牺牲和奉献用在它们身上一点不为过,虽然有反对的声音,认为人们不该决定那些猴子的命运,但是退一步讲,如果不是它们代替人类进行了风险测试,又有多少人会因此而丧生呢?这可能无道德,而是一种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