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复奏言【按:这是补充的内容。】:"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复,扶又翻;下同。〕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按:我私下担忧边塞驻军的粮食不够吃,所以让天下的屯粮大批流入边塞。】。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按:这里是处理边疆和内地的关系。以边疆为急,为先,但是也要照顾内地。】;〔师古曰:入诸郡县以备凶灾也。〕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按:减轻农民负担,在一定情况下。不能对农民竭泽而渔。谋国之忠,思虑之远。】。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按:这是套普惠的政策,而不是只有边疆收益。这句话其实是很重要的。不是一般的马屁话。我们看晁错一句马屁话都没有说。】,民愈勤农,大富乐矣。"〔乐,音洛。〕
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道,读曰导。〕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师古曰:辟,读曰辟,开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按:兴农政策不是特别显著看来。】;〔师古曰:登,成也;言五谷一岁不成则众庶饥馁,是无蓄积故也。〕是从事焉尚寡〔师古曰:从事,谓从农事也。〕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数,所角翻。省,悉井翻。〕【按:这里提到了中层干部不好好给汉文帝干活的事情。政治体制似乎出现了问题了。】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十三年(甲戌,公元前一六七年)
1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稷曰明粢,在器曰盛。盛,时征翻。〕【按:粢,拼音为zī,形声。从米,次声。本义为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泛指谷物。如:粢,稷米也。——《玉篇》。粢也意为谷类的总称。】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按:这段上接晁错的贵粟疏。并且将政策转化为国家礼仪活动,从国家活动来表现国家政策的改变。这句话提到了祭祀的事情。为下文过渡衔接。从此开始又进入另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内容,就是国家祭祀问题,就是宗教问题。当然,具体这里问题其实还是很复杂的,因为最终归结到了礼乐问题。】
2初,秦时祝官有祕祝,〔应劭曰:祕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祕也。〕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按:领导都是这样,有了好事贵自己,有了祸事归下属,古今一也。不过这笔帐算到了秦国的头上,那言外之意,不言自明:将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下属头上就是亡国的先兆啊。】。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按:诏令而如此深悉人情,不容易。国家法令,没有废话。读来倒使人感觉亲切。】,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按:骗人的把戏,人们心知肚明。所以,文帝这里就好无历史负担地给了。这非常不是对那些善于捣鬼的人的讽刺。你捣鬼制造谎言,真的以为人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注意的是在前面提到过汉文帝注意到了中层干部懒政不干活的问题。这里明显开始调整对中层的政策了。就是调动中层的积极性的问题。所以,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材料。前面晁错屡次提到国防政策的最终能否实现其实关键还是靠基层干部。没有下面的干部来干活,那么什么政策也是落实不下去的。在制定了大正防止之后,汉文帝就开始调整干部的管理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