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岳德福 王贞勤 安普忠
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有这样一位传奇英雄:他12岁入伍,16岁入党,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历经大小战斗78次,荣立一等战功。因病走下战场后,他毅然脱下戎装返乡务农,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种田”,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他就是“战场上冲锋在前,返乡后‘好好种田’”的抗战老兵邓斌。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几十年来,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还是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潮中,邓老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誓言。面对他人的质疑和不解,他总是无怨无悔地说:“我要用一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从“小机灵鬼”到“小神枪手”
1931年,邓斌出生于定陶城西邓集村一个贫农家庭,5岁时母亲病亡,打小常住官庄姥姥家。
姥姥家是抗日堡垒户,经常住着抗日游击队员。看到邓斌虽然年幼,却非常勇敢、十分机灵,游击队员们都很喜欢他,经常给他讲些革命道理和战斗故事。
1944年1月的一天,邓斌突然失踪了!正当姥姥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寻找他时,游击队捎来信说:“邓斌已经参加了游击队!”原来,邓斌怕游击队嫌他年龄小,不要他,便一路偷偷地尾随着游击队员来到下一个活动区域。
抗战时期,邓斌参加了仿山截粮、定陶县城聚歼日伪军和收复菏泽等多场战斗,由于他胆大心细,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
1946年5月,时任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菏泽)政委兼地委书记的刘星看上了这个“小机灵鬼”,便把他调到身边任通信员兼警卫员。此间,邓斌苦练枪法,在部队举行的射击比赛中,3枪打灭3支燃着的香头,荣获第一名,自此有了“小神枪手”的美誉。
“定陶是我的家乡,我要为解放家乡出把力,让我去担任突击队长吧!”1947年1月,定陶攻坚战打响了,邓斌主动向刘星请战说。在率领突击队用炸药包爆破定陶城东门时,邓斌右腿被弹片擦伤,但他轻伤不下火线,指挥突击队胜利完成任务。当夜,我军就顺利拿下定陶城,邓斌荣立一等功。
1947年10月,刚满16周岁的邓斌被组织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淮海战役时,刘星已是二野十一纵队参谋长,邓斌则担任司令部警卫班长。在一次敌我混战中,他们同200多名敌人短兵相接,危急时刻,邓斌手持两把德国造20响驳壳枪,枪响人倒,弹无虚发,一连打死28名敌人,吓得后面的敌人不敢靠近。双方僵持大约45分钟后,我军大部队赶来,消灭了这股敌人。战后,邓斌荣立二等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邓斌被提拔为排长。1951年4月,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朝鲜战场,在志愿军5分部负责枪弹和食品运输工作。当时,志愿军的车辆很少,运输大多靠马车,加上几乎每天都有敌机跟踪轰炸,战斗条件非常险恶,但邓斌和战友们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保证前线胜利作出了贡献。
从 “好好种田”到“救火队长”
1951年12月,邓斌在朝鲜战场上患上肺结核,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治疗,仍不见好转。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1953年6月,他自愿复员回乡。
邓斌是干部身份,本应享受转业安置,但他却说:“现在军队转业干部太多,我还有肺结核的毛病,安置的话会让地方政府为难。再说,国家百废待兴,举国上下有粮吃比什么都重要,我回家后要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于是,他在自己登记表上的“本人对今后工作意见”一栏中,郑重写下“好好种田”4个字。
邓斌一回乡,就被邓集公社委任为邓集村治保主任。当时,全村的耕地都是靠天吃饭的旱田,邓斌上任后主动请缨负责全村的农田水利建设。他带领民兵突击队,没日没夜地挖沟修渠,两年中开挖了14条沟渠,总长达4000多米,解决了全村2000多亩农田的水利灌溉难题,全村粮食总产很快翻了一番。
1956年,邓集公社马庄村的干部班子瘫痪了,公社派邓斌前去担任包村干部,不足一年,马庄村的面貌“起死回生”;1958年,公社抽调500人去支援枣庄地区组建钢铁厂,邓斌担任“带队总指挥”,钢铁厂步入正轨后,他谢绝了厂领导准备对他的重用,坚持率500乡亲回到原籍……那些年,邓斌就像“救火队长”那样,哪里有艰难险重任务,他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幸运的是,通过多方治疗,他的肺结核疾病也慢慢痊愈了。
改革开放后,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业振兴和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乡党委的安排下,这位“救火队长”先后受命组建邓集公社窑厂、地毯厂。无论创建哪个企业,邓斌都不辱使命,每当企业步入正轨后,他就又被乡党委派到另一个战场。1990年初,年近六旬的邓斌再度受命“披挂出征”——筹建乡敬老院。直到2010年,79岁高龄的邓斌才从乡敬老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休,回家颐养天年。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宝,就是甘于奉献!”很多人不明白,邓斌为何成为大家公认的“救火队长”,邓集村党支部书记、今年65岁的邓学科一语道破“天机”。用邓斌自己的话说就是:“咱是党员,一心为公,不贪不占,大伙儿自然就服气了。”
邓斌在马庄担任包村干部时,他把上级奖励他个人的一条被单捐给村里最穷的一个贫困户;在担任公社挖河清淤工地领队时,他裤角一挽,像年轻人一样下河铲泥;在担任敬老院院长时,为了给孤寡老人改善伙食,他常常把自家地里种的地瓜、南瓜等无偿拿给敬老院食堂……
从“我是党员”到“满院国防绿”
回乡几十年来,邓斌有很多次机会转为国家干部或事业单位职工,但他始终坚守诺言,在家种田。
新中国成立后,刘星曾任四川省副省长等职,得知邓斌回乡种田了,非常惋惜,多次写信给他,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边工作。邓斌每次都婉拒了老领导的好意,说家乡的父老乡亲更需要他,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一样可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955年,定陶县委也一度想让他到县人武部任职,也被他婉拒了。后来,邓集公社(乡镇)党委的负责同志也数度想把他转为在编干部或职工,但每次都被他让给了别人。
2010年,近八旬高龄的邓斌从乡敬老院院长岗位上退休时,由于不是国家干部职工身份,只能享受每月100元的乡企退休人员待遇。但就这点退休金,后来也因政策变化被取消了。好在,他还可以享受到老年人定补和在乡老革命军人的优抚补助。
虽然收入不高,但邓老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是满意。他经常对老伴和子女们说:“国家对咱该照顾的都照顾了,谁也不准拿我过去的‘老黄历’对组织提任何要求!我是党员,政府和村里的工作,咱们一家啥时候都只能支持,不能添乱!”
邓集村前不久进行土地调整,邓老的3个重孙因出生时间没有赶上村里规定的分地时限,未能分到地。子孙们都牢记他的教诲,没有一个人去找去要。
邓老有7个子女,他不但经常教育子女要自立更生,多为国家作贡献,还鼓励儿孙们积极参军报国。1978年,长子邓鲁陶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次年就到边境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得知这一消息,邓斌专门给儿子写信说:“我有5个儿子,别说我是党员,就是普通群众,为国家贡献一个也是应该的。”看完父亲的信,邓鲁陶决心要向父亲那样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今天,邓鲁陶也是一名退休老人了,对父亲40年前的这句话仍然记忆犹新。
后来,他的女婿王喜成、外甥刘勇、外甥媳马娟,孙子邓猛、邓占胜、邓胜龙也先后参军入伍,被邻居们亲切地称为“满院国防绿”。
2022年,邓老光荣地接到参加建国70周年阅兵典礼的邀请,但最终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但邓老却欣慰地说:“不能参加阅兵典礼,当然是我一生的遗憾!但作为一名老兵、一个共产党员,我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下一篇
一个九一个山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