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小资讯 > 正文

十二传说详细剧情分析,十二传说百度百科

十二传说详细剧情分析

影响了几代人的TVB影视剧,在市场的繁荣之下如港片般渐渐没落,除了忠实的TVB粉丝,已经很少内地观众去追踪TVB新剧。但TVB虽没落,却不乏高手,总能时不时甩出《使徒行者》、《城寨英雄》等佳片,狂刷存在感。

而2022 年,《十二传说》出世,亦显示TVB实力犹在。

十二传说详细剧情分析,十二传说百度百科

这部打着灵异外壳进行的推理故事,在题材的创造性与立意突破方面,很值得探讨。

民俗故事与破案相结合,立题有特色

推理、悬疑不算新颖题材,抛开当下受宠的日系、欧美系推理不谈,TVB本身也是推理作品的制造厂。从90年代经典《鉴证实录》、《刑事侦缉档案》到10代的《读心神探》,推理题材,一直未被TVB放弃,也一直不乏优质作品。

然而,随着推理作品的量产,“犯罪”方式越来越难, “破案”风格也越来越接近,逐渐走入模式化。如何让一部推理作品有突出优势?如何打造自身独有特色?是编剧们的难题。

韩剧《信号》以“穿越对话”塑造标签,日剧《轮到你了》靠真实版“杀人游戏”惊艳观众,近年来口碑突出的推理悬疑类作品,大多有自己独特的印记。显然,编剧已经开始将推理与一些偏门元素相融合,以碰撞出新看点。

而《十二传说》便是将民间传说与犯罪融合到一起,表面怪力乱神,内里现实科学,以此打造自己的独有标签。它采用了多个民间传说做契子,既传播了民俗故事,又满足了观众对现代鬼、妖的诉求。毕竟,想在当下的时装剧中看到怪力乱神,委实太难。

在传说的运用中,编剧将“真”与“假”交织。“真”在于一些传说的存在是真实的,比如新娘潭、校园灵异事件、七姊妹、卢亭鱼人等,都在民间流传甚广,有些有书料记载,有些则是现代人“创作”的新都市怪谈。

“假”在于传说之上的的再创作,传说故事被利用掩盖真相,嫁接在一些凶案之上。每一个传说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隐情,这是本剧女主潘朵拉对于民俗传说的认知理念,也是整部作品传说素材的主基调。

七话一直觉得,民间传说亦文化宝***的一部分,70、80甚至90后大多都曾有过听老人讲民间传说故事的经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很少 “口口相传”的经历,少传承感,也少了一份趣味。

所以,《十二传说》将现代人钟爱的推理与民间传说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民俗学普及方式,意义深远。而且,《十二传说》非常巧妙地点破了大多传说故事中敏感的“迷信”元素,最终都以推理为落脚点。

推理与迷信挂钩,最终科学打破迷信,保留其故事的精华,同时警醒观众。

以《十二传说》最终单元“狐妖吸婴”为例,造成悲剧的根源便在于富商易玄光的迷信与封建思想。因为迷信,他设风水局间接害死无辜的村民,亦将儿子之死归结为风水局所致。

因为封建思想浓重,他将男丁视为传宗接代的基础,对男丁的渴望让他忽略了能干的女儿,不顾道德伦理要求儿媳代孕。这一举动,也使得女儿心理进一步扭曲,酿成家族悲剧。

以传说为起点,赞赏传说的故事魅力,却又指出其中的迷信危害,让观众对传说感兴趣,但最终回归理性。

这一立题让《十二传说》充满传承感,也为国产剧创意突破找到了新的契机。

以恶制恶与平庸之恶

《十二传说》的魅力,还在于剧情对“恶”的解读,虽然本剧大部分剧情选择了主旋律的和解、治愈走向,恶者走入地狱,善者走向美满。但编剧还是通过几个故事,进行了更深层的讨论,没有一味复制教条,更难得的是,它未对“以恶制恶”进行直接批判。

在卢亭鱼人单元,郑晓盈原本出身豪门,深受父亲、哥哥疼爱,然而一场绑架让她失去记忆,成为普通乡村的售货小妹。在她失忆的这段时间里,亲生父亲病危、兄长横死,连自己的心上人也因阶级差距而无法在一起。

一场绑架,改变了郑晓盈一生。

然而,她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亦是一场阴谋,养父对她的爱亲并非出于亲情,而是计划“放长线钓大鱼”,企图利用她继承亿万家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甚至杀死了郑晓盈的亲哥哥,以保证郑晓盈成为唯一的继承人。

一生被毁、家破人亡,又让她多年来的世界观坍塌,这份恨,谁能够化解?

所以当揭示郑晓盈凶手时,她并无后悔,对于杀死养父及其帮凶一事,她唯觉解脱。好人被逼成了凶手,但却不后悔成为凶手,这一结果,不符合影视剧流行的正能量引导,却很现实。

因为有些恨,当事人无法说服自己原谅,旁观者更不能感同深受。这份观念,我们不能提倡,但我们却都能理解,因为它足够真实。

而达德学校“鬼魂附身学生”单元中,凶手戴伟雄如郑晓盈般是为复仇而策划杀人案,以图为逝者报复,也同她一样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在自白中,他更抛出一个新的命题: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意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 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多年前,达德学校女生阮静宜受到几位高材生的欺凌,最终惨死。这场悲剧中除了三个刽子手外,还有多位漠视者,他们曾有制止悲剧的机会。但当女生向老师求助时,他们选择相信“高材生”,视女生的声音为谎言。

即使事后发生多处疑点,众人也因维护学校名声、担心自己的处境而选择沉默,成为“平庸之恶”最现实的载体。当我们处于一个错误的观念中时,如果丧失了对事物正常的判断,最终只会成为刽子手的帮凶。

如果当时老师选择让警方介入调查而非听信“洗脑”、如果教导主任将名誉放在学生的安全之后,一切皆可挽回。当悲剧发生后,如果这些“平庸之恶”的载体选择反思,用行动去解开谜团,亦是对受害者的一份尊重。

但最终,所有人都选择自我催眠,即使有心怀内疚的,也是口中悔过、行动沉默。

整个故事都在告诉观众,平庸之恶是刽子手的温床,但平庸之恶却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这份挖掘人性另一面的探讨,影视剧中很少见,也很值得珍惜。这样的立意,更能起到影视剧的正能量引导作用,值得点赞。

推理创作的局限性制约了《十二传说》的突破

《十二传说》的立意、创新都非常有意义,播出后在一众热播剧中拿到当下的成绩,也证明观众对它的认可。但剧本 推理的部分,却限制了整体的突破,注定它会成为一朵昙花,短暂惊艳之后便悄然凋零。

推理方面,“名侦探担任”潘朵拉破案的标志性台词:“凶手做这么多只是想模糊视线,但是我已经看清楚他的原点”,让不少观众觉得尴尬。这类致敬柯南的设定,搬到国产真人作品中,的确有中二之感。

但《十二传说》推理向的根源问题并不在于这一句台词,而是整个推理设定与逻辑的“拼凑”气息太过浓烈。

有一定推理剧储备量的观众,轻易便能从剧中发现“撞梗”内容,“抄袭”是否存在作为观众无法直接定义,但雷同过多显然降低了整部作品水准。

《十二传说》片段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N》片段

“撞梗”不仅让作品陷入争议,也消弱了他的观赏度,至少对于推理迷来说新鲜感不足,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大量的“日系作案手法”亦十分不接地气。要知道,日系推理酷爱高智商犯罪,作法手法往往复杂且计划性强。

当这样的手法嫁接到意外发生的犯罪剧情中去,观众难免会产生“这杀人也太费事了”的观感。这样一来,既难以拉近观众与影片的距离,也难让大家对推理逻辑产生的惊艳,所以《十二传说》抓住了观众眼球,却未能走入更多观众视野。

对于一部有创意又立意高的作品,出现这种局面,相当遗憾。

但《十二传说》在的突破仍旧值得推崇,只希望未来编剧能够在推理上更进一步,不让瑕疵浪费优秀创意,才是对作品更好的尊重。

以上就是与十二传说详细剧情分析相关内容,是关于tvb的分享。看完十二传说百度百科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