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够严肃的地产号,这期我们聊聊八卦。
近日,新晋红孙一宁与地产富二代王思聪对撕,引发全民大讨论。
孙一宁在公布与王思聪的聊天记录后,首场直播,斩获60万人围观,创收超过70万。
这场“霸道总裁变舔狗”的好戏,精彩纷呈,“思聪体土味情话”爆红络。
王思聪,1988年出生,王健林独子,也是北京普思董事长和万达董事。
作为顶流大V,王思聪经常被做成表情包,更被友戏称为“国民老公”。
这位万达地产的未来接班人,不走寻常路,因2011年炮轰明星闻名。
他三天两头,会因新恋情上热搜,女友更是换过十几个。
那么,王思聪真的是我们看到的、所谓的“恋爱脑”吗?
01 举步维艰的商业地产,需要流量IP
2009年,王思聪拿了老爸5个亿巨款,在商界小试牛刀。
6年后,他以40亿元身家,荣登“胡润百富榜”。刨去万达院线15亿,剩下的25亿,靠第一桶金赚取。
显而易见,财富源头,还是靠万达。
地产界素来有“北万达,南宝龙”之说。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万达算得上是佼佼者。
细数王思聪曝光的女友,全是红。说白了,就是“自带流量”。
而王思聪,称得上是一名流量发起与操控的高级玩家。
他的不少红女友,在分手后快速蹿红,成为流量担当。
作为几家公司负责人和万达董事,想必王校长平常有大量事务缠身,签文件签到手软。
那么,为什么还要抽时间、频繁跻身在明星和红的互动当中呢?
很明显,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方法,是为了将自己包装成名人。
他要做到,所在之处、所谈之言,都是流量中心。
而流量,对商业地产而言,正是“生命之源”。
商场的租金逻辑,与流量捆绑。地段越好,人流越多,商场租金越贵。
商场内部,也是如此。
比如我们熟悉的奢侈品店、化妆品店,通常设在一楼,因为客户的到达率最高,所以租金也最贵。
消费者的习惯,往往是进一楼后,往上走。因此,服装店、电影院、高档饭店通常在高层。楼层越高,租金逐层下降。
到达率最低的地下楼层,在做业态定位时,通常设为小吃店、精品店和大卖场,租金也最低。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流量与地租、房租成正比,流量越高,要付出资金成本也越高。
在商业地产领域,要想做好,非常不容易。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竞争红海。
盈石集团曾经做过这样一组统计:
2022年上半年,20大主要城市商业物业存量高达1.37亿平方米,全年存量预计达到1.62亿平方米;2022年,上海商业物业存量超过北京,跃居全国第一,同时未来还面临着较大的供应压力。其背后的根本逻辑,在于能开业的商场,寥寥无几。
2022年,上海只有30家商场开业,其中3家是存量改造项目,总面积253.08万方。
以小规模精品商业为主,20万平方米以上只有2家,10-20万平方米7家,5-10万平方米10家,3-5万平方米8家。
招商难、开业率低,已是商业地产领域的普遍现象。
能运营下去的商场,最终要靠流量支撑。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臆断,王思聪的高调行为,为万达带了多少流量。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起到了“招牌”的作用。这在众多商场的运营模式里,是极其少见的。
再者,如果能打出知名度,为以后正式接班万达,也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铺路方式。
02 商场,为什么难开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电商行业的冲击,二是同质化竞争激烈。
以万达举例。
万达集团主营业务,是万达广场。除少量金街部分商铺可对外出售外,主体mall里的商铺,都由万达自持。
其经营模式很简单:捆绑品牌商家,靠租金收益生存。
租金能按时交,万达日子就好过,反之亦然。租金背后,又是靠商家营业额支撑。
过去,我国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人们收入高了,商场也逐渐遍地开花,进入繁荣期。
但随着电商经济兴起,实体商业受到巨大冲击,不少商家生意每况愈下。
现在的商场,除儿童娱乐和餐饮外,购物者寥寥无几。
去年双十一,全销售额就达到了2674亿,全年数据更是惊人。在疫情这轮“大考”后,更是有不少商家倒闭。
电商经济,蚕食了原本属于商场的蛋糕。
另一个层面,不管是去万达,还是其他商场,我们会发现商家品牌大同小异。
在万达能吃的海底捞,去百联、大融城一样能吃。
上海商场多,有特色、能让人有消费冲动的不多。
这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03 写在最后
流水的红,铁打的思聪。
在“高调引流”的这条道路上,王思聪使上了“洪荒之力”。
这个时代,从来不缺有钱人。缺的是能借势、又能运势的聪明人。
而王思聪,可以说把后者做到了极致。
他起点比普通人高,也比普通人努力,更懂得提前布局。
说他蠢,我才不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