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小资讯 > 正文

头顶中间骨头凸起运势,鼻梁中间骨头凸起对运势影响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有一项畅销书的统计,其中最畅销的前四位是:《圣经》、《天路历程》、《鲁滨逊漂流记》、《人的构造》。排名第四的《人的构造》,并非表面看起来的解剖学或者正儿八经的医学书,它其实是一本“算命书”,介绍的是颅相学。

颅相学

颅相学,欧洲人的“摸骨算命”学说,整整流行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让人叹为观止。

头顶中间骨头凸起运势,鼻梁中间骨头凸起对运势影响

柯南·道尔在他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有这么一段内容,大反派莫里亚蒂教授表示:“你使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福尔摩斯先生,真想不到能见到你有如此的长颅骨,眼眶也长得真够标准。我用手摸一摸你的顶骨沟,你介意吗,先生?你的颅骨,在未得到实物之前,做成石膏模型,给人类学博物馆送去,一定是件稀有标本……”

对的,柯南·道尔是在玩“摸骨算命”,是当时最流行的“颅相学”。

所谓颅相学,大概意思是:大脑有心理、灵性和道德等等不同的功能,每一个功能都由不同的区域掌管。所以,人与人的不同是因为这些区域所占的面积大小不同。通过测量这一区域上方头盖骨的面积,就能确定一个人的性格结构。

简单的说:头上有一块区域是掌控智慧的,你这一块大,就是个聪明的人;另一块是掌控贪婪的,你这一块大,肯定是个贪心的人……

是不是觉得很扯?就这东西还能算医学?中国古代相面学早就玩剩下的,你们19世纪才开始流行……其实,欧洲自从古希腊时期就有了相面学的雏形,但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发展。颅相学是打着科学的幌子,光明正大的“算命”。

那么,颅相学又是怎么来的呢?

弗朗茨·约瑟夫·加尔

18世纪的心理学家一直想弄清大脑的作用,1749年心理学家大卫·哈特莱形成了一种理论,借助牛顿的力学原理解释神经传导:神经是实心的传导体,外界刺激神经冲动时,神经就会开始振动,然后沿着神经脉络传递到大脑,然后产生了观念。

在之后的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之后,医学界普遍认同了“研究心理学要首先研究大脑”的观念,确定了大脑的重要地位。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医学家们纷纷对人的头部进行研究,妄图探寻大脑的终极秘密。

德国人弗朗兹·约瑟夫·加尔(Franz Joseph Gall),从小就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他尤其喜欢观察人的外表,寻找人的面部特征与性格的关系。长大后,加尔成为了一名解剖学家,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总结之后,加尔发现:眼睛明亮的人,记忆力都非常好;头骨隆起则可能是贪婪的代表,因为监狱里的盗贼都有这样的特征。

颅相学

于是,加尔根据自己的解剖学经验以及观察得出的结论,发展出了最初的“颅相学”理论。加尔简单的把颅骨分为了26个区域并进行编号(施普尔茨海姆发展为35个区域),阐明每个区域的作用——以后只要通过测量每个区域的面积,就能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了!

但是,加尔的理论还属于初级版本,并没有被很多人熟知。原因也很简单,按照加尔的理解,人的性格、智力等等都是先天确定的,只要通过测量就能得知。那么,谁会承认自己一出生就是贪婪的人?谁又会认同自己一辈子都是胆小懦弱的人?

很明显,加尔的版本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必须改进才行。

颅相学推广

颅相学“第二代掌门人”是加尔的学生,奥地利生理学家约翰·施普尔茨海姆(Johann Spurzheim)。他为了更好的推广,进一步丰满了颅相学的理论。

施普尔茨海姆认为,人的心理功能是可以进行训练的,如果某一方面有明显缺陷,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改变。

比如一个人被认为是天生懦弱,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锻炼,变成勇敢的人;一个人被认为天生比较暴力,也可以通过针对性惩戒,让他变得温和起来——也就是说,虽然颅骨的形状能判断人的性格,但是人们可以经过训练,改变这一区域颅骨的形状,“逆天改命”。

颅相学

这种理论无疑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施普尔茨海姆又找了一个“传人”——乔治·库姆,两人合作在欧洲各地进行巡回表演,通过一些匪夷所思的试验宣传自己的理论。比如当众寻找一个志愿者,用一块大磁铁放在这人头部的某一区域,这个志愿者立刻就会有相应的表情甚至行为变化。比如放在“贪婪”的区域,这个志愿者似乎不由自主的去“偷窃”实验者兜里的钱财。当然,所谓的志愿者都是花钱请来的“托儿”。

这种看似科学的理论,很容易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对于19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底层工人希望了解自己到底因为哪方面的缺陷,才无法“聪明的”赚到很多钱;中产阶级希望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更好的提升自身价值;上流社会的资本家更是推崇这一理论,因为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斥责底层工人有着天生的缺陷,所以不配拿到高工资……

1832年,就在创始人加尔去世4年之后,施普尔茨海姆将自己的颅相学带到了北美,立刻引爆了整个美国。

颅相学被大力宣传

对于当时充满希望和机会的美国来说,人们急切的希望得知自己的“问题”,通过改善和加强,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的美国淘金者,在接受了颅相学的测量之后,发现自己仅仅是“情感表达”略有缺陷,他会怎么样?肯定是按照颅相学的建议,去加强这方面的锻炼,让自己更完美。说不定就能迅速受到欢迎,成为城市中的富豪。

我们开篇提到的《人的构造》,就是库姆在1828年所著的,到1859年就卖出了30万本,火爆整个欧美。然而不幸的是,就在颅相学最火爆的时候,1832年,施普尔茨海姆去世了,他没有来得及享受巨大的荣光。

颅相学“第三代掌门人”乔治·库姆,是一位优秀的推广者,却并非精明的商人。精明的美国人,开始利用颅相学赚大钱了。

测量颅骨

美国人福勒兄弟和他们的姐夫威尔森在一起,创办了“福勒和威尔森家庭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给顾客测量研究颅骨的形状,然后帮助他们制定“训练课程”。在颅相学最火爆的时候,人们都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情况,可惜自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测量才好。

福勒和威尔森家庭公司创造了一系列复杂的颅骨测量工具,完善了各类训练课程,甚至还出了配有插图的入门书籍。很快,颅相学不仅仅是理论了,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连锁机构”,热衷于进行测量和改善的美国人遍地都是。

最夸张的时候,毕业生去参加招聘、青年男女恋爱相亲、商人们生意合作……都需要准备一份颅相学鉴定报告。合格者必然会受到欢迎,不合格者就会想尽办法改善自己。

很明显,美国人把颅相学变成了当时的“成功学”,变成了一门生意。

但是,这种明显不科学的“摸骨算命”,也遭到了部分人的抵制。

弗朗西斯·马戎第

对于文学家和艺术家而言,颅相学也许非常受欢迎,但是科学家和医学家还是相当谨慎的。这么诡异的颅相学,会不会是假的呢?

法国生理学家弗朗西斯·马戎第,1783年出生,是一位个性谨慎细心的医生。他最崇拜的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所以收***了他的头骨——马戎第也曾经受到颅相学的影响,收***头骨的目的应该是研究自己的偶像,让自己更优秀。

总之,马戎第决定让施普尔茨海姆来检测一下偶像的头骨,但是他并不完全相信颅相学,所以专门从医院弄来一个低能者的头骨,假装是拉普拉斯的头骨。不明真相的施普尔茨海姆对着低能者的头骨一顿赞赏,夸上了天——毫无疑问,马戎第彻底明白了颅相学的骗局。

另一位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弗卢龙更加谨慎,他用解剖各类动物的方式,证明了切除动物大脑的不同部位之后,后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也就是说颅相学所划分的“大脑区域”,并非这么明确的区分了很多功能。

于是,皮埃尔·弗卢龙1842年出版了《评颅相学》一书,表明了自己的试验证明颅相学并不科学,这是对颅相学最大的一次打击。

当然,当时的大多数人,还是推崇颅相学的,毕竟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检测性格缺陷的方式。一直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颅相学才慢慢的绝迹。

颅相学

颅相学的流行,并非仅仅源于人们对科学和医学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有一种方式,能够解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为什么有人天生开朗,有人会得自闭症?为什么有人擅长数学,有人擅长画画?暴力犯罪分子有没有天生的特征?人的命运会不会在外表有迹可循?

不管是“摸骨算命”还是颅相学,都是人们在试图解答这些问题。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心理学家的努力,这些问题慢慢有了方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找到更为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