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小资讯 > 正文

7月22日出生的人很可怕,7月22号出生的人配对

7月22日出生的人很可怕

你喜欢吗?你在乎自己的朋友圈点赞数吗?

2013年,Selfie入选《牛津字典》年度词汇,那一年,手拿杆的游客几乎随处可见。

7月22日出生的人很可怕,7月22号出生的人配对

接下来,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越来越多人在分享生活,或者说——“晒”生活。大家乐于泄露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晒美食、晒娃、晒成绩、晒工作,万物皆可晒。

在 络上过于在意自己的状态是否被 、粉丝数是否增加等,很多学者说,这或许标志着自恋时代已经到来,自恋正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

今天,阿信就想和大家聊聊自恋这回事。

自恋可能是种病:严重的“自恋狂”,能有多可怕?

美国亚特兰大一条最繁华的街区被封锁了——为了一个16岁女孩的生日派对。

这一幕出现在美国音乐电视 的真人秀节目《我的甜蜜十六岁花季》(My Super Sweet 16)中。

当派对策划师指出,这条街附近有家医院,救护车必须从这里经过时,名叫艾莉森的女孩咯咯笑道:

“他们可以绕路走。”

图:《我的甜蜜十六岁花季》第4季

她的笑容中,是一种过度的自恋:她对于别人的痛苦和伤病毫无共情,有的只是对他人注意力的无限渴求。

在心理学上,这种人被称作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或者说——“自恋狂”。

你也许会疑惑, 自恋也能形成人格障碍?那你可能想不到,最极端的“自恋狂”,能有多可怕。

前不久,“重庆姐弟坠亡案”开庭,心碎的母亲的哭诉和痛斥,让 友们看到了一个无比残忍和匪夷所思的故事:为了与女友叶某结婚,身为人父的张某,从15楼抛下了自己与前妻生育的一儿一女。

而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在这一对密谋杀人的男女身上,就存在着明显的“恶性自恋”:

他们全能自恋的程度太高了,他们觉得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欲望、自己的诉求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去实现它。

而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其他人、其他生灵、其他存在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一个物品——可以随意摆放、随意使用、随意丢弃的物品。

所以,他们没有基本的同理心,没有基本的情感,也没有基本的内疚能力。

图:bilibili@武志红讲心理

比这更加残忍的凶手,名叫安德斯·布雷维克。

2011年7月22日,他在奥斯陆的挪威办公大楼前引爆了汽车炸弹,造成8人死亡。

而与此同时,他伪装成警察,登上了奥斯陆以西40公里的于特岛,将枪口对准了700多名正在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

图:每日邮报

事后调查显示,这场共7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的惨案与任何恐怖组织无关,完全出自这个“疯子”的个人策划——被捕落 后,在警察局拍摄照片时,他露出了得意满足的笑容。

当被问及对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是否心存同情时,这个人丝毫不提他们的痛苦,反而大谈特谈自己的苦难,并将自己比作“圣殿骑士”。

布雷维克接受庭审 图:凤凰

一组心理学专家鉴定认为,布雷维克具有自恋和反社会人格障碍。

当然,布雷维克自己并不认同这一鉴定结果。

当自恋成为一种“流行病”

希腊神话中,美少年那喀索斯(Narcissus)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忍离去,最终憔悴而死,殒命之处长出了水仙花。

这可能是最早的 “自恋”的叙事,他的名字也被后来的心理学家们用为了“自恋”一词的词源。

图:卡拉瓦乔《那喀索斯》

1914年,弗洛伊德在他著名的论文《论自恋》中首次系统论述了 自恋的问题。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海因兹·科胡特认为: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将他人潜意识地看做自己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自体客体”。他们用自体客体服务于自己,以满足自己维护自恋的心理机制。

图:《道林·格雷》

所以,他们难以与他人共情,对待别人就像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也因此,他们大多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也无法理解他们给他人生活带来的痛苦。

豆瓣2008年就成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小组简介中写着NPD患者对自己的鼓励:“我们其实很强!”

然而,进一步查看帖子,你会发现,小组中的大多数人正在讨论的,是如何鉴定、逃离、反击疑似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渣男渣女”。

被PUA、被“吸血”,被质疑、打压到抑郁,是很多人的共同经历。

如今,他们开始发现和反思,这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恋人、朋友、上司存在着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人们逐渐认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同时,自恋文化,也在全球蔓延。

据一项自恋现象的研究显示,在参加测试的37000名大学生当中,自恋倾向的性格特征十分普及,“自恋人格特质的增加速度和肥胖一样快”。

而千禧一代的自恋倾向,要高于过去任何一代人。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自恋行为不再受到批评,正在为更多人所接受,甚至受到了赞扬。

在《与卡戴珊姐妹同行》真人秀中,姐妹不和、婚姻问题甚至是生孩子的过程,都是能放在电视上播出的内容。也因此,金·卡戴珊被很多人认为是自恋者的代表。

美国心理学家简·腾格研究认为,随着个人主义、物质主义文化在全球的流行以及互联 的普及,“自恋流行病”已经蔓延至全球。而自恋文化本身,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相处模式以及爱情模式。

于是,当批评一个自恋者时,我们开始遇到问题:

他究竟只是一个有着自恋倾向的普通人,还是一个存在心理问题的“自恋狂”?

自恋“流行病”下的,自恋“恐慌症”

“请大家鉴定一下,我的前任是NPD吗?”

“请问我N吗?”

“你们身边的N有哪些典型特征?”

……

鉴“N”,也就是鉴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是豆瓣小组的日常话题。

B 一条名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面对「反应待」故意装受害者,引发了大量讨论》的视频中,一个男子对着镜子冷静地,而门外传来女友愤怒到失控的喊叫和锤门声。

视频的后续,是很多外国博主围绕这个片段展开的对“反应待”的讨论:这个男子是一个典型的“NPD”患者,他是在故意激怒女友之后,又摆出一副受害者的面孔来博取同情。

很多弹幕和评论都表示:这个视频简直就是我朋友/前任/父母的缩影,他是不是也有人格障碍?

和星座、算命、病症,还有很多不同的心理问题一样,一旦我们开始了解自恋型人格障碍,难免会不由自主开始带入自己的故事。

在《他人的自私》中,克里斯汀·邓贝克就发现了这个倾向,并将它命名为“自恋恐慌”:跟随那些介绍NPD的社会心理学家,所有人都成为了心理医生,开始“诊断”起他人的“自恋症”。

在书中,邓贝克生动地描写了提醒我们:在警惕“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同时,也要警惕这个名号的滥用,不要让这种心理问题变成帮他人的冷漠开罪的“替罪羊”。

“当你开始发现对方缺乏同理心的那一刻——当你发现他没有人性时,也是你无法感受到同理心的时刻。”

在这里,阿信也要提醒大家,心理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你怀疑自己存在人格障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心理专家,经过科学的测试来诊断。千万不要对着 上查来的量表就开始对号入座!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享受自恋带来的自信,把控好社会交往的尺度,不要让自恋的情绪伤害到他人,也不要被他人的攻击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就已经很棒了。

就像英国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说的那样:

“善待你的自恋,但是别过了。”

以上就是与7月22日出生的人很可怕相关内容,是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分享。看完7月22号出生的人配对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