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和外向并不是表面上“爱不爱说话”的区别,而是自身能量的 区别。内向者通过独处给自己“充电”,从而用在社交之中;而外向者通过社交给自己“充电”,从而用在独处之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冠疫情大家一起在家自闭,有的人宅在家里毫无压力甚至神清气爽,有的人憋得难受并出现了抑郁倾向。朋友圈心理系的同学甚至转发了心理热线,来帮助在家自闭久了需要心理援助的人。
让内向者变成外向者,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因为需要把他的能量 从【独处】变为【社交】,然后再把他的耗能方式从【社交】变为【独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他成为“伪外向”,也就是通过强迫自己社交和学习社交技巧,强迫自己健谈一些,从而应付必要的场合。
这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很多人尝试过。但是一些过火的形式就不得不提那些“为你好”式训练,类似此前很火的“不要自闭挑战”等。这类活动不仅挑战者自己觉得尴尬、观众也就看过一乐。甚至,如果真的认为这些活动在帮助内向者变得外向,就很误导了。一直强迫自己外向,就和强迫一个外向者在家自闭一样,时间长了是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会在疫情期间为宅家的外向者提供心理援助,却不乏这些鼓励内向者质疑和改变本性的迷之操作。
我一直认为,作为成熟的群居人类,就需要和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建立尊重和理解,当然前提是对方也尊重自己的需求。内向和外向几乎是最宽泛也是最容易区分的分类,内向者可以通过运用社交技巧与外向者沟通(技巧和真诚并不矛盾,很多人只是不知道如何传达情绪),外向者也可以在内向者需要的时候尊重 ta 的安静。做到这些对二者来说都不是难事。
最后,写给那些正在质疑自己的内向者:就像之前在一个回答里写过“内向不等于不自信”,“变得健谈”也和“自信”、“阳光”这类词语沾不到半点边。答主自己是一名内向者,也曾为了当年很火的 slogan【走出舒适圈】而去上过演讲课,强迫自己做出了质量尚可的演讲,但是完全无法享受过程,更没有变得“外向”。那些声称自己“以前非常内向,现在侃侃而谈”的营销专家,说得好听是不仅没有尊重内向者,更强化了“内向可以改变”的错误观念;说得难听就是在吃内向者的人血馒头。
其实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我觉得个人性格在大概中学时代(?)后就根本没办法改变了,因为成长环境、遗传因素、所受教育等影响已经刻在骨子里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啊,包括内向外向、社交兴趣、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个性何苦强制自己变成某种样子嘛。
朋友多,没一个真心对你的,,朋友少,都是真心对你的,朋友的多和少,好和坏,时间会证明一切,一切随心就好。
以上就是与内向性格怎么样变外向相关内容,是关于性格改变的分享。看完内向人怎么改变外向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